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

我为什么选择Google的产品

百度竞价排名的破事儿在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的,当事人们拿着搜索引擎的公正性说事,实际上无非是你五十步我一百步而已。在普通用户这头,则为用Google还是Baidu争执开来,支持Baidu的无非几种观点:民族的,中文的,不装13的。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去用过Google的产品呢?大概在他们的印象里,Google就是个这样的输入框:



我越来越持有一个观点,那就是Google与Baidu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或者说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事情。今年九月Baidu来华工进行校园招聘外加走秀,Robin举办了一场演讲,其间被问到Baidu目前的产品相比Google、Live、QQ等缺乏整合性与存在感,Baidu在未来将如何发展自己的产品。Robin的回答是,我们专注于做搜索,我们无意再去重复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东西——从我听来的感受,多少还是有点尴尬的意味在里头。国内市场的盈利模式上,Baidu和腾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,08年上半年财报,腾讯的盈利就已经远超过了Baidu全年的数额。现如今Baidu开始做C2C业务,寻求新的盈利点,当然,也招来了阿里巴巴集团这个强大难缠的对手。


话扯远了,说Google与Baidu的不同,Google的技术核心不在于搜索而在于其搜索背后的一整套基础设施,其野心在于垄断互联网生态系统,类似于当年微软通过Windows建立终端软件帝国的方式。现在通过Google搜索我们往往能够在排名靠前的结果中找到Baidu贴吧、知道、百科的内容,看来Google并不像Baidu一样打压竞争对手的内容——或者说,这些内容不算做威胁,其他的互联网服务商只是内容提供者,而我是应用入口,用户在我手里。


用过Google产品的人一定会迷恋于出色的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,我就是之一。从最开始使用Google的搜索框,到听说Gmail不错,开始使用Gmail作为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,然后自然使用到Gtalk作为日常IM软件之一。当我需要订阅博客以关注业界或者朋友的更新动态时,Google Reader在Google的某个页面上跳出来吸引了我。尔后我需要一个内容丰富的浏览器主页时,高度可定制的iGoogle出现了。我想与人交流技术问题,Google Group适时地出现在Google提供的网页剪辑内容中。随后我抛弃了充满桎梏的MSN Spaces选用Blogger,同时选择了Picasa Web相册。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博客,又启用了Google Analytics、网站管理员工具。


以上是以我自己为例的一个关于Google产品的User Scenario,相似的事情发生在每个Google产品的用户身上,他们和我一样每天上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iGoogle的主页看看Mashup内容的更新,然后跳转到Gmail处理邮件,去Reader阅读博客等等。看看下面的贴图,你可以更实际地了解到,Google给网民提供的远不是一个搜索框。


这是我每次打开浏览器的iGoogle主页,在页面上我自己集成了实时天气、Gmail和Google地图搜索。



今天Gmail再次升级,少数幸运用户现在可以选择主题(看来我是幸运了:P),更多用户可能还需要等几天才能发现GMail的30多个不同的主题。目前提供的主题可以说款款精美。



注意看到在左下角的网页Gtalk上,我的图标是一个摄像机的样子,表明我安装了页面视频聊天插件。自己抓图的时候摄像头设备有点问题,没有显示画面。从之前使用的感觉来说,画质和传送速度都非常的好,使用到的Flash技术让我联想到Youtube。



我的Reader,不仅仅包含我自己订阅的内容,还可以得到朋友共享的好东西,充分体现了“分享”这一主题。



我订阅的技术论坛。



我使用的Google文件共享,支持基于网页的编辑。目前微软也提供了在线的文档共享,不过编辑的话,还是需要启动本地安装的Office软件。目前Live也在加紧纯在线Office的正式发布工作,值得期待。



在线阅读Google文件中的PDF文档,体验非常好,无论是速度还是字迹显示。



选择Picasa相册的原因,一是因为它支持外链,二是通过桌面版的Picasa上传图片非常便捷。下面是桌面版的Picasa正在上传图片到网络上。



这个则是Picasa Web的样子,注意看右边,和地图服务集成在了一起,扩展了信息维度。



Google的Blog也是高度可定制化的,比较适合有技术基础又懒得折腾WordPress的人群。



Google还为网站管理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。



最后这张图是Google Analytics采集的白云黄鹤BBS近一个月内的访问数据。通过这些数据,网站管理者可以分析当前网站的访问情况,并制定合适的推广策略等等。



除开这些,更多的人一定还用过Google翻译,当你为写论文的英文综述和外文文献翻译抓狂的时候;Google Code上面开放的源代码,我想一些朋友也借过来用过。看过这些文字和图片之后,我想之前对Google产品不大了解的朋友对Google产品应该能有更感性的认识了,也可以发现Google和Baidu在产品定位上的不同之处。


Google产品的强大让用户能更多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价值。在尽情使用它们的同时,我也不尽担忧互联网会否出现Google一家独大的局面。Chrome急急忙忙地发布,霸王捆绑Google自己的服务,风格已经有点类似微软。如果说微软的Live战略是想通过微软天下第一的终端向互联网渗透的话,那Google则是在从互联网端向桌面渗透进而掌握个人用户的制高点,Picasa、Google桌面只是小试,Chrome的发布则坦荡荡地亮出了它的野心。从实际使用两家的产品的体验来看,Liv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作为微软的忠实拥趸,希望Live能与Google争一下市场份额,让用户有更多选择。


作为普通的网民而言,我是希望大家能更理性、独立地看待网络言论。著名校友aw最近提出了人肉防御,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网络时代,靠天靠地靠Baidu靠Google不如靠自己。看见争论,选择盲从或者选择FQ,都不如自己去亲身实践体验一下,不仅仅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认识,也能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。当我这几天在白云上看到一些Google和Baidu的争论中出现的奇怪言论时,那份无奈和遗憾,不知道是应该留给Google、Live、Baidu、QQ的产品设计师们,还是该留给我们的普通用户。

5 条评论:

  1. 恩~
    在白云上面看到,特地过来看看!

    很赞!我也用了几乎你提到的上面的所有东西!

    很喜欢Google!

    回复删除
  2. 今天就用上gmail theme了 幸运

    回复删除
  3. 这些也能叫Google的产品?看看Google的发家史跟MS无异

    http://hi.baidu.com/pkugsis/blog/item/c41b3dad57db7b0e4a36d64f.html

    酷炫的技术都是收购的,清醒一下吧,有钱了,什么酷的事情不能做。。。

    回复删除
  4. 回复楼上:

    这些我当然知道,首先,我只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明Google能为我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什么。其次,即便是收购,也需要实力和战略,无可厚非。你的观点从技术或者用户的角度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

    回复删除
  5. 飘过...发现有张图片上有我额

    回复删除